大學考試入學分發今天放榜。升學輔導老師表示,從錄取分數可發現選校情結,如台大地理分數竟逼近二類傳統熱門科系成大電機。
選校情結也在志願排名中持續發酵,劉駿豪說,成大電機系是成功大學二類最高分的科系,但台大地理系A組錄取分數卻幾乎追平成大電機,兩個科系去年相差約七分;台大地質系分數也超越清大物理系物理組,可見不少學生填志願時,仍有選校情結。
(內容節錄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上面這個新聞連結在當天各新聞都有報導,但通通著重在所謂「台大光環」
如果說有光環,那麼幾年前台大哲學\歷史系缺額招不到人又怎麼說?
其實這件新聞顯示了很多社會趨勢
像是某篇報紙社論提到教育的板塊飄移,也就是政策的重北輕南
當然啦,分配太少補助款的某南部大學常常拿這點開砲
但是我想民生經濟也是原因之一
雙北的人口數就佔了台灣總人口的1/3,這當然是60多年來的政策導致
在經濟理想的情況下,各大學招生就各憑實力
北部也有不少大學新生會想說離開父母去看看世界;
但連續兩三年的物價飛漲,離鄉背井唸大學變成不一定划算的投資
如果是在這樣的思考下,可想而知未來中南部大學的前景堪慮
而今年大學錄取率創8年來新低,這倒是沒有什麼好奇怪的
畢竟,物以稀為貴這已經是普世價值觀,就算學生多收了也不見得每個都會唸到畢業
所以這種縮減名額來壓低錄取率,這種寧缺勿濫的想法是正確的
另外一個猜想的重點是,所謂的"傳統熱門科系"已經不再那麼熱門
理工科學生就算是台清交成,畢業後就算進了台積電
老闆是這麼說的「我們不缺台清交成,我們缺的是"有創意"的人才」
反過來推論,台清交成進到台積電,做的也不見得會是"有創意"的工作,老闆都這麼說了咩~
所以說現在,如果學光電的畢業後去做水電,說不定也算是個好選擇
至於說很多人,包括PTT鄉民、到科技大廠老闆、還OO會XX院委員主任等等
最近各大媒體網路都經常可以看到的說法「未來的台灣缺乏競爭力」
我只想這麼說,競爭力並不是台灣或者誰的東西,而是只屬於你我自己的。